2025 年 8 月 1 日,国家认监委正式发布《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、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(试行)》(CNCA-C09-02:2025),自 8 月 15 日起实施。这一被业内称为 “史上最严” 的充电宝认证新规,首次引入生产企业等级认证制度,将彻底改写行业格局。从机场安检口 “成筐被拦的充电宝” 到华强北商家 “有 3C 认证” 的醒目广告牌,这场安全风暴正倒逼 150 亿元规模的充电宝市场从 “野蛮生长” 转向 “合规竞赛”。
新版规则最显著的变化是对生产企业实施 A/B/C/D 四级分类,等级按 “D-C-B-A” 逐级提升,“A-B-C-D” 逐级或跨级下降。分类依据包括三大维度:
- 工厂检查结果(初始检查 + 获证后监督);
- 质量抽查数据(国家级 / 省级监督抽查、认证有效性抽查);
- 企业信用与舆情(信用信息、媒体曝光、投诉举报、司法判决等)。
不同等级的监管差异极为严格:
- A 级企业:最低监管频次,获证后监督以常规检查为主;
- B 级企业:每年至少 1 次不预先通知的突击检查;
- C/D 级企业:所有获证后检查均为突击检查,且生产现场抽样检测需覆盖全部产品类别。
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,目前全国 700 余家获证企业中,约 60% 可能被评为 C/D 级,主要集中在深圳、东莞等地的中小型组装厂,这些企业将面临 “生死大考”。
新规实施后,2023 版规则(CNCA-C09-01:2023)不再适用,但已颁发的 3C 证书可继续使用,通过 “到期换证、产品变更、标准换版” 自然过渡。认证机构需在 8 月 15 日前完成细则备案,确保企业按新规申请认证。
值得注意的是,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的生产工艺要求首次被纳入认证范围,包括正负极材料、隔膜、电解液等关键材料的质量管控,这意味着上游电芯供应商(如宁德时代、亿纬锂能)的合规性将直接影响下游品牌。
新规的出台并非偶然。2025 年上半年,全国民航发生 15 起充电宝机上起火事件,同比激增 100%,其中韩国釜山航空航班因充电宝自燃导致行李架烧穿,香港航空航班紧急备降福州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抽查显示,43.6% 的移动电源存在质量问题,包括虚标容量、保护电路缺失、使用回收电芯等。
深圳华强北的调研更触目惊心:无 3C 认证的 10000mAh 充电宝售价仅 55 元,比合规产品便宜近 50%,部分商家通过 “贴标” 伪造认证(假贴纸成本 0.2 元 / 张),甚至宣称 “不上飞机就能用”。
2025 年 6 月 28 日,民航局率先发布境内航班禁带无 3C 标识充电宝政策,北京大兴机场单日拦截超 3000 个问题产品。紧接着,罗马仕召回 49 万台、安克创新召回 71 万台充电宝,涉及型号因电芯隔膜材料违规替换存在短路自燃风险,小米、绿联等品牌部分 3C 证书被暂停。
这些事件直接推动新规落地 —— 不仅关注产品本身,更从生产源头建立质量追溯体系,通过企业分级切断劣质产能的生存空间。
3C 认证成本对中小企业构成致命打击:单型号认证费用约 2-3 万元,周期 3 个月,分摊到每个产品成本约 0.1-0.5 元。但多数小厂缺乏工厂资质,需通过 “挂靠” 其他企业获取认证,费用低至 2900 元却暗藏法律风险(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最高可判 10 年)。
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,新规实施后 30% 中小厂商将退出市场,行业集中度从目前 CR10=25% 提升至 CR10=60%,华为、小米、Anker 等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管控(如宁德时代电芯)和技术优势(智能温控、快充协议)抢占份额。
在深圳华强北,合规与非合规产品的价格差已形成鲜明对比:
产品类型 |
10000mAh 售价 |
20000mAh 售价 |
核心差异 |
有 3C 认证(华为) |
90 元 |
169 元 |
锂聚合物电芯 + 防伪标识 |
无 3C 认证(杂牌) |
55 元 |
89 元 |
二手电芯 + 贴纸认证 |
商家透露,无认证产品销量骤降 70%,部分商家以 “海外渠道” 为由清库存,而合规产品订单量增长 200%,甚至出现 “一机难求” 的情况。
- 看外观:真标识为白色底板 + 黑色图案,对光观察有菱形暗纹和 “CCC认证” 立体效果,贴纸类标识均为伪造;
- 查编码:撕开标识可见唯一防伪码,登录国家认监委官网(http://cx.cnca.cn)输入证书编号或企业名称查询;
- 验渠道:正规品牌(华为、小米)官网可下载认证证书,电商平台需选择 “官方旗舰店”,避免 “9.9 元包邮” 的低价陷阱。
- 乘机前自查:确认充电宝本体印刷 3C 标识(非贴纸)、额定能量≤100Wh(约 27000mAh),召回型号(如罗马仕 PAC20-272、安克 A1642)禁带;
- 选购三原则:优先选择锂聚合物电芯(安全性优于液态锂电)、带数显屏(实时监控电量温度)、提供 5 年质保的产品;
- 旧品处理:召回产品联系品牌客服(部分提供上门取件),无认证产品切勿邮寄(快递拒收),可浸泡盐水 24 小时后按有害垃圾处理。
街电、搜电等品牌的旧款设备(2024 年 8 月前投放)可能无 3C 标识,消费者租借时需检查机身是否有激光刻印的 CCC 标志,避免使用鼓包、发烫的设备。目前美团、怪兽等头部品牌已完成新款设备替换,可优先选择。
新规将推动行业向 **“安全 + 技术” 双驱动 ** 转型:
- 材料升级:半固态电池、阻燃外壳(如 UL94 V-0 级材料)成为主流,华为已推出采用硫化物固态电池的充电宝原型;
- 智能监管:区块链追溯系统将覆盖电芯生产、组装、销售全流程,消费者扫码可查看 “原材料来源 + 检测报告”;
- 场景细分:户外应急(支持太阳能充电)、车载供电(12V/24V 输出)等细分市场崛起,奥海科技等企业已布局 “充电生态”。
结语
充电宝 3C 认证新规不仅是一张 “安全通行证”,更是行业从 “野蛮生长” 到 “高质量发展” 的分水岭。对消费者而言,“一分钱一分货” 的时代已然到来;对企业而言,唯有将安全视为核心竞争力,才能在洗牌中存活。下次选购充电宝时,不妨多花 30 秒检查 3C 标识 ——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,更是对公共安全的守护。
(欢迎转发分享,让更多人远离 “移动炸弹”!)
参考资料:国家认监委《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》(CNCA-C09-02:2025)、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报告、民航局 2025 年 6 月 26 日公告。